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同行 >> 正文 >

七个月宝宝早教如何做 1岁宝宝早教如何做

【www.yangshengzhongguo.com--早期症状】北京军海癫痫病医院

  1—2岁的宝宝身体快速增长,开始具备最基本的大肌肉运动能力,能站能走之后,宝宝的生活范围扩大,大脑发育迅速,开始产生探索世界的愿望。这个阶段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关键期,也是生活习惯养成、认知学习的重要启蒙阶段。

  平时在家除了可以看一些早教生活基础理论,还可以给宝宝听一些开发智力的纯音乐、儿歌、小故事等,或者听一些知识性的三字经 论语等。一岁以后还可以慢慢可以给宝宝接触一些有引导意义的动画和视频之类的,比如引导宝宝汉字,英语的动画等,都是属于早教的范畴。早教是多方面综合性引导的。

  1岁左右这个阶段是婴儿学走路进展迅速的时期,开始可能仅是蹒跚地走几步,但宝宝会很乐意一遍遍地走。父母要多给婴儿一些锻炼的机会,逐渐拉长练习的距离。可与婴儿一起玩扔球、捡球、找东西的游戏,训练婴儿独自在地上玩,独立蹲下捡东西,独自站起,并独自稳定地行走。

  还可让婴儿拉着小拖车之类的玩具练习走路,并使婴儿有机会学习拉着玩具侧着走和倒着走。在婴儿能够独立行走后,可拉着宝宝的手练习迈楼梯,开始婴儿可能抬脚费力、身体不平衡,父母可用较多的助力帮宝宝迈楼梯,以后逐渐减少助力,锻炼婴儿用自己的力量迈楼梯。

  1岁的婴儿开始有了主动性,可以自己动手进行一些操作。这时可以和婴儿玩多种动手游戏,如搭积木、叠小套桶等,可先给婴儿做示范,说:"我们来搭一座高楼”,然后让婴儿模仿做,以后让宝宝自己搭着玩儿,从搭两块积木开始,逐渐增加。

  该年龄的婴儿一般可搭起3—4块积木。还可教婴儿把铅笔插入笔筒内,开始用大口的笔筒,慢慢地改用小口的笔筒,或者是仅可插一枝笔的笔座。也可教婴儿玩插插片,把小的东西装入小口径的容器中等,这些都是训练婴儿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这个时候的婴儿已开口说话了,父母首先是要经常给婴儿看些画片、幼儿图书等,教宝宝正确地认识各种物体的名称及其简单的用途。

  要经常带婴儿出去玩玩,使婴儿认识外界更多的东西,在教婴儿认识的过程中多引导和鼓励宝宝自己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主动地称呼周围的人,对各种东西父母都要问:"这是什么?”以启发宝宝说出名称,婴儿说不出来时,父母要清楚地告诉宝宝,并反复地强化,使婴儿能够说出更多物体的名称。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交往首先是自我表达,要教宝宝用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开始婴儿可能多用手势、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父母要坚持教婴儿用语言来表达,如"要”、"拿”、"喝”等。这时的婴儿大多只说一个单字,但这个单字往往代表了一句话,而且可能是多种意义的表达。

  如"拿”可能是"把东西拿给自己”,也可能是"拿给你”等。父母要善于理解婴儿的语言,正确满足宝宝的要求,并教会婴儿用更明确的词语来进行表达。

  父母要给婴儿自己做事的机会,即教宝宝学着做事。首先是从吃饭开始,教婴儿学会自己拿着勺子从碗中取饭往嘴里送。开始婴儿可能用勺很不准确,会洒落很多饭菜,但父母仍要给宝宝机会尝试,可单独给宝宝一个碗和勺,里面放较少的食物供婴儿练习。练习用杯子喝水也是如此,开始杯中可少放些水,教婴儿自己端着往嘴里送,父母可适当给予帮助,以后逐渐由婴儿自己来完成。

  父母不要因为怕宝宝把食物洒得满地,或怕弄脏了衣服等而不允许婴儿学习,这样会挫伤婴儿的积极性。因为做这些事情不仅是婴儿最初生活自理能力的学习,而且也是对婴儿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

  随着婴儿活动范围的增大,宝宝和外界交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要有意识地让婴儿和小伙伴一起玩,也可教宝宝将布娃娃当作小伙伴。此时婴儿虽然不能你来我往地合作玩,但要使宝宝建立最初的伙伴概念,培养婴儿与别人一起玩耍的愉快情绪。

  宝宝的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爸爸妈妈们应该慎重的对待,七个月宝宝早教如何做呢?小编给爸妈们介绍一下。

  7个月的宝宝已会开始无意识得发"爸爸”"妈妈”的音节,建议看护宝宝的人要多给宝宝听儿歌。还可以用手摇铃逗宝宝,逐渐训练宝宝坐的能力。还可以做一些识物游戏,如给宝宝认家中的物品、卡片上的动物、等。重点训练宝宝触摸物体,让他感觉物体的形状、软硬、冷热等。同时训练宝宝的握、抓、拿、拉的能力。

  这一时期的宝宝智能发展也很快。他能通过接触、摇晃、品尝和观察来记住物体、和身边的人。如有物体突然从视线中消失,他开始会积极地寻找。你可以为宝宝选择合适的玩具。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是这时期开发宝宝智力的好方法。

  扩大认识范围,提高认知能力。

  孩子情绪愉快时,可给他出示一些色彩鲜艳,图像清晰的动物、、人物等图片,边看边指点,使小儿懂得图片的含义。开始认图时,每次只能一张,不能一次看得太多,而且要经过多次复习,孩子确实认识后,才能开始认新的。如,给一张"香蕉”的画片,每次观看时,就需一边指出是"香蕉”,时间长了,就自然地联系起来。

  扩大与周围人的接触和对话,培养语言能力。

  继续练习模仿发音,能使用有意义的单词,如"爸爸”、"妈妈”之类的称呼。也训练他说一些简单动词 ,如"走”、"坐”、"站”等 ,在引导他模仿发音后要诱导他主动地发出单字的辅音。观察是否见父亲叫"爸爸”,见母亲叫"妈妈”。在与小儿的接触中,还要通过语言和示范的动作,教孩子怎么做。如坐、走、看等。培养孩子能理解更多的语言。

  使小儿理解语言,并能使动作和词相联系,培养礼貌行为。

  当爸爸或妈妈离家上班时,大人要配合扶小儿招手,"再见”或"爸爸、妈妈再见”等。也可配合唱再见歌,招手表示再见。接着,大人拍手表示高兴,说 :"欢迎”,并扶小儿双手模仿拍手动作,以后小儿听说"欢迎”,就会拍手表示。

  培养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准确性和手眼协调。

  将小儿抱起,在桌上的盘子内放几粒小糖丸(珠子糖、小豆子、大米花、葡萄干或其它小型颗粒),让小儿注视,再用手去摆弄、捏取小糖丸或小豆子。鼓励孩子的小手的捏取能力、灵活技巧和手、眼协调功能都能相应得到发展。

  培养手的灵活性,开发手的功能。

  可相继给小儿两块方木或两种性质的小型玩具,鼓励孩子两手对敲玩具,或用一只手中的玩具去击打另一只手中的玩具。也可给孩子一只拨浪鼓或铃鼓,鼓励孩子主动摇摆,随之发出悦耳的声音。

  通过视、听觉和动作的训练,增进协调功能,促进适应能力发展。

  家长和孩子一起,使孩子能逐步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口”和"手”等各个部位。当孩子听到家长的"指令”后,使会指出相应部位。凡能指对一个部位,就应当给予赞扬和鼓励。学习和掌握这一行为模式,往往需要3-4 个月时间,家长要有思想准备,不能操之过急。

  培养小儿理解大人的词意,练习发音。

  在孩子的床上放置各种玩具,家长叫小儿的名字说"小华,你把小狗给我,你把小鸭子给我”等,使词和物多次结合。

  在小儿愉快的时候,向小儿问:"爸爸在哪里,妈妈在哪里?”"阿姨在哪里,小朋友在哪里?”让小孩听懂大人的话,用眼光去追 寻或用手指,并模仿发出ba,ma等音节。

  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训练听觉,培养注意力和愉快,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根据实际条件,继续给孩子放一些儿童乐曲,提供一个优美、温柔和宁静的音乐,提高其对音乐歌曲语言的理解,念一些儿歌,激发他的兴趣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可试着讲个别适应合小儿生活的故事(最好是结合孩子的,自编一些短小动听的故事)。

  观察大人行动,引发孩子模仿行为。

  小儿在注视大人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设计出一套包括拍手、摇头、身体扭动、挥手、踏脚等动作,并配上儿歌,开始时家长可一样一样地做示范,边做动作,边配儿歌,边教孩子学。孩子看熟和理解后,便会很快模仿和掌握这些动作,学会和做对一种都要给予赞许和表扬。最后将这些动作串在一起,配上儿歌进行表演。从中培养了孩子观察和模仿的能力。

本文来源:

© http://jkcp.aupfm.com  葱油菜谱网    版权所有